2025年01月11日

福音时评 | 胡鑫宇事件后的反思 基督徒父母当效法耶稣的样式

作者: 温良 | 来源:基督时报 | 2023年02月21日 10:13 |
播放

这段时间“胡鑫宇事件”一直牵引着众多人的心,很多人都茶余饭后聊着这件事,虽然有很多质疑和想法,但是终究尘埃落定。亡者已逝,留给活着的人无尽的思考和反思,最近很多部门加大力度开展青少年心理辅导的工作,或许这就是胡新宇用生命换回的重视,但是对于一个家庭而言,却无法因为开展了心里辅导工作而抚平创伤。

“白发人送黑发人”这是自古以来的人间悲剧,至今还记得一个姊妹抱着七岁孩子的尸体绝望哭泣的画面。抛开悲情不讲,其实生儿养女也会带给人生命中祝福与恩典,就像有些姊妹做了母亲,会因为孩子的哭泣而哭泣,会因为孩子欢笑而欢笑,着不是一种生命的强迫,而是因为爱而产生的感动。

然而在所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,都蕴藏着上帝美好的安排,当然,生儿育女也并不例外。就像婚姻的本质并不是仅仅为了个人的幸福一样,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幸福、自己的享受而进入婚姻,但是进入婚姻之后才发现婚姻中有太多不遂自己心愿的地方、有太多让自己不开心的事情。当人以自我为中心的时候,很自然就会产生离婚的行为,这样正是现在真实的状态。然而圣经却清楚地告诉我们,婚姻乃是为了上帝的荣耀,婚姻乃是为了人能更好地见证上帝的真实、更合一的活出上帝的样式而存在的关系。

当人知道婚姻的目的原是为了上帝,那么就不会轻易的离婚。同样的,养育儿女也是如此。今天很多人将孩子当成自我的产物,认为孩子属于自己,于是在现实生活中就会有人出现随意对待孩子的现象,虐待、暴力、不管不顾等等,这样的行为并不在少数,其原因就在于人将孩子当成自己的。

然而圣经中却清楚的告诉我们说:“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,所怀的胎是他所给的赏赐”,这里清楚的指出,儿女的出处并不在于人,乃在于上帝;儿女最终的所属权不在于人,乃在于上帝。因此当我们认识到儿女是上帝所交付到我们手中的时候,我们才能学会谨慎、敬虔、小心的学习教育儿女的功课。

在教会中我遇到过很多作为父母的基督徒,有些基督徒觉得作为父母很辛苦,感觉自己的智慧、能力不够,要不断求上帝的恩典。而有些基督徒则觉得作为父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,可以随着自己的想法、感觉随意的处理。

不同的认知最终就会导致孩子走上不同的道路。春节前我在网上有幸观摩了一次学习班的课程,孩子可以在家庭中打开视频参加学习。在老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中,我发现有些家长就非常重视孩子学习的时间,会给孩子单独准备一个没有人打扰的空间,并且按照课程时间准备饮食;而有些孩子在听课的时候,旁边的家长还在打麻将、打扑克;更有甚者在孩子很认真学习的同时,竟无端地责备孩子。

上帝选择我们成为父母,并不是把孩子放在我们权柄之下去压制孩子。

从作为父母的角度讲,上帝乃是让我们学习效法上帝的儿子主耶稣的样式,曾经有人问我:“温良弟兄,我究竟该如何做父母?”我当时的回答是:“学习主耶稣的样子!”,今天的回答也同样如此。

上帝让我们成为父母不仅仅是使用我们的知识和技能,更是对我们的一种训练,让我们学习饶恕、学习温柔、学习接纳、学会等候,直到我们的生命可以丰富到上帝儿子的样式,也直到我们可以明白天父的心意。就像有一位家长在经历孩子离家初中之后,他说:“我忽然明白耶稣讲的小浪子的比喻了”。的确,我们没有经历过撕心裂肺的痛苦,怎么能明白天父对我们的找寻之爱呢?

从作为孩子的角度将,上帝让我们成为人子,也是让我们学习顺服、谦卑、敬虔的功课。如果一个人在家庭中尚且不能很好的尊重父母、那么在人际关系中又怎能处理得好呢?哪怕面对天父又怎能生发敬畏和爱呢?

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,预表着天父和人之间的关系。当父母能以无条件的爱接纳孩子的时候,孩子就会很自然的通过父母而认识真理。只是不得不说现在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责任、并没有看重作为父母的工作。

“你们要将我这话存在心内,留在意中,系在手上为记号,戴在额上为经文。也要教训你们的儿女,无论坐在家里,行在路上,躺下,起来,都要谈论。”从圣经中来看,上帝非常在意父母对孩子的教导,无论在何时、无论在何地。

而上帝更在意的是教导的内容,就像昔日提醒以色列人一样,乃是要将真理教导给孩子。当什么时候百姓忘记上帝,什么时候祝福和恩典也就随即失去。而以色列历史中也真实的证明了这一点,当老一代以色列人去世之后,新生的一代不认识耶和华是谁,也就开始任意妄为的生活。

生养儿女在今天这个时代看似非常容易,但是能按照上帝的心意生养儿女却并不容易!

立场声明

基督时报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基督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
版权声明
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基督时报”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。未经基督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 (021-6224 3972) ‬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ChTimes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